有约

首页 >> 情感课堂 >> 正文

情侣在恋爱阶段可以同居吗?

发稿时间:2021-12-06 14:11: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12月6日电(记者 李华锡)很多年轻人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希望通过同居的方式让感情更上升一个阶段,从而检验这段感情是否值得继续走下去。有人认为恋爱阶段可以同居,同居可以让感情升温,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不合适还可以婚前止损;也有人认为恋爱阶段不可以同居,年轻情侣家庭观念不成熟,同居时做不到对自己和他人负责。那么,情侣在恋爱阶段究竟可不可以同居呢?

  近日,中国青年网校园通讯社针对“情侣恋爱阶段可不可以同居”话题,面向全国1264名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44名大学生认为可以,占比51%;620名大学生认为不可以,占比49%。

  情侣在恋爱阶段可以同居吗?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华锡 制图

  “同居可以让感情升温,可以更加了解彼此,不合适还可以婚前止损”

  湖南大学生姚婷婷认为情侣在恋爱阶段可以同居,通过同居可以了解对方的生活习惯,也可以进一步磨合相处,如果双方经济压力比较大,合租还可以平摊房费。

  但她认为同居时也有一些弊端,比如经常吵架会影响感情,情侣在一些个人习惯上达不成共识也会经常吵架。

  “所以,同居前就要制定原则和底线。”姚婷婷说,比如对方如果不付房租和水电,吃饭也不愿意花钱,也不做家务,就要好好把分工讲清楚。如果说清楚对方还是不改变,就可以考虑结束同居和这段关系。“还有开销方面两个人要共同分担,这一点也要讲清楚。”

  “我觉得情侣结婚前可以同居。”山东大学生任逍遥也同意这一观点。她说,情侣之间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除了情感的共鸣更需要生活习惯的磨合,尤其是已经有步入婚姻殿堂计划的情侣,婚前同居更能帮助他们了解更真实的彼此,对于婚姻可能出现的“试错”更有帮助。

  湖北大学生龚丽丽也认为情侣在恋爱阶段可以同居。她说,如果确立恋爱关系,相处时间比较长,认为可以步入下一个阶段时,可以尝试同居生活。这样可以见到很多生活面,有利于以后的生活。“如果不合适还可以及时止损,总比结婚了,再发现不能磨合想离婚的强,那样的代价更大。”

  “如果说处于恋爱初期,或者学生阶段,我不建议同居。”龚丽丽说,第一,因为相处还不够多,了解不够全面;第二,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这种情况下不能草草决定。

  “同居后,最终没有在一起,会对未来产生负面影响”

  河南大学生宋辰认为情侣在恋爱期间不可以同居。他认为,在大学阶段恋爱时,大家的家庭观念并没有太成熟,在同居的情况下,产生分歧的情况比较多。“如果说短暂接触后同居,最终却没实现在一起的结果,这种现象可能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对未来的恋爱循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他反对恋爱同居,另外一个观点是经济问题。他说,大学生恋爱,经济来源大多来自父母以及自己的兼职,并不稳定,“而同居的开销也挺大,在经济方面受双方父母的影响较大,并不能够完全实现同居的目的,只能够让双方感受到压力。”

  “我的思想过于保守,不太能接受恋爱同居。”吉林大学生王麟也倾向于恋爱期间不可以同居。他认为,情侣恋爱时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一起,所以可以在一起度过每一天,但没必要同居。

  王麟比较反感情侣结婚前的试婚行为,“我觉得试婚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既然决定要在一起为什么要试婚,不应该坚定信念走下去吗?”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余海军。受访者供图

  专家:恋爱关系和婚姻关系相比,同居所受到的法律保护不那么充分

  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讲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余海军认为,“可不可以同居”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伪命题。人的观念固然会影响人的行为,但人的行为往往还会受到观念之外很多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众多“知行不一”情况的出现。“在我看来,对于个体或者情侣而言,思考在一段特定的恋爱关系中‘我或我们是否需要同居’要比思考‘可不可以同居’更有意义。”

  余海军说,近些年来国内心理学界对于同居的研究并不多,国外的学者认为同居有三种形式:类似于夫妻关系的同居、恋爱发展阶段的同居和类似于单身的同居。第二种类型的同居在社会学领域有时候也被称为“试婚”,而第三种类型的同居更像是没有深厚情感基础的“室友”关系。

  总体而言,无论是上述的哪种类型的同居,一方面可以增加伴侣之间直接接触的机会,通过在一起的共同生活深入了解彼此的三观品性、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切实感受彼此是否适合长久生活在一起。

  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对伴侣未来的亲密关系和婚姻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受到“关系惰性”的影响,有些情侣会更加难以步入婚姻或结束现有的同居关系;有过同居经历的夫妻在面对关系中的矛盾时会更经常采用消极的方式回应,即便在向伴侣寻求支持或提供支持时,也更倾向于采取消极敌对的态度;有些长期同居的伴侣更容易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满,自我评价更低,更容易感到生活的压力无从排解;有的个体还会因为曾经的同居经历,导致其后续的情感关系破裂或在后续的情感经历中受到歧视、忽视等不公平的对待。

  余海军建议,对于个体而言,如果要考虑同居,建议首先要思考自己要选择的是上述三种同居形式中的哪种,其次要思考希望大致维持这种同居关系多久,最后要充分思考和评估同居可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改变。

  此外,和婚姻关系相比,同居关系所受到的法律保护不那么充分。在进入同居关系之前,也有必要对于同居期间以及同居关系解除之后的法律风险进行必要的思考和评估。个体在完成了上述的思考之后,有必要再和伴侣来一次深入的、有关同居关系认知的理性探讨和沟通。

  进入同居关系之后,如果彼此希望持续维持同居关系或未来步入婚姻,则可以多向身边相处得不错的父辈或朋辈夫妻了解他们的相处之道,借鉴他们有益的经验,同时也可以积极去创造更适合自己的维系同居关系的方法和策略。如果彼此的同居关系更倾向于“室友”关系,则既可以参照上述方式努力经营好彼此的关系,又可以适时评估,在一方或双方觉得必要时结束同居关系。(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姚婷婷、任逍遥、龚丽丽、宋辰、王麟为化名)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