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死亡之海”写下绿色情书
发稿时间:2025-11-17 10:59:00 来源: 新疆日报
“老周,快过来接管子!”
“才换的新管子,啷个漏了呦?”
10月24日清晨,邱利兰打开水阀,准备给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浇水时,瞥见不远处的沙丘上渗出的流水,已冲出一道浅浅的沟壑。
邱利兰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扒开梭梭林,发现滴灌带被咬出一个洞,“估计是兔子干的!”。
驻守在塔里木沙漠公路48号井的邱利兰,对这片防护林的情况再熟悉不过。8年前,她和丈夫周银丰从四川来到新疆,专职养护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他们见证了沙漠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我们刚来时,梭梭大约2米高,现在都3米高了。”邱利兰说,林带长高长密后,野兔、狐狸、野鸡等野生动物纷纷来此“安家”。
“动物也有口渴的时候嘛。”周银丰蹲在地上,麻利地剪断滴灌带破损的地方,再套上接环,两边一拉,管子便重新对接完好。
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这里常年风沙肆虐,跟四川温润气候完全不一样。“在老家,树多到习以为常,来这儿才懂,每棵树都是‘英雄’。没有树挡沙,人就站不住脚;没有树遮阴,动物也活不下来。我们,树,还有那些小动物,都是相依为命的‘一家人’。”周银丰颇有感触地说。
塔里木沙漠公路于1995年通车,为防止公路被流沙掩埋,起初在道路两侧铺设了草方格,但两三年后,80%以上草方格被风沙摧毁。自2003年起,塔里木油田开始在公路沿线种植防护林,2005年建成436公里的绿色长廊,梭梭、柽柳、沙拐枣等2000万株植物扎根公路两旁。
为养护这片防护林,沿途平均每4公里打出一座水井,共建成109座水井房。驻守在水井房的夫妻工,每天首要任务便是打开水井房阀门,通过水泵抽取地下水,经滴灌系统精准输送至每一株植物根部。
随后,守井人开始巡护防护林,检查滴灌带有没有“跑冒滴漏”,检查植物长势,看是否有病虫害。“以前,柴油机发电抽水,轰隆隆的声音吵得人心烦。现在是光伏发电抽水,好多了。”邱利兰说。
柴油机发电时,天一黑就关机,然后房子就没电了。对守井人而言,最难熬的莫过于无边寂寞,有时憋得让人近乎发疯。
2022年,塔里木油田对沿线水井房实施升级改造,在林带配套安装光伏板,改用光伏发电抽水并加装储能设施,助力我国首条零碳沙漠公路建成。自此,每座水井房都配齐了电视、冰箱,守井人彻底实现用电自由。
驻守在4号井的李伟和黄茂桃夫妇,是2023年才来的“新人”。“每周都有专车配送米面油、肉蛋奶及水果蔬菜,想吃啥在微信群预订就行。”黄茂桃说。
热爱生活的她在水井房后搭起鸡圈,养了十几只鸡。闲暇时,她逗逗从老家带来的宠物狗,偶尔和亲戚朋友视频通话,为孤寂的守井生活添了不少乐趣。
“这条路是网红公路,游客一年比一年多,自驾的、骑行的、徒步的都有,不少游客还会来水井房坐一会,跟我们聊聊天。”黄茂桃总是跟游客说,这绿看着好看,但来得并不容易。
109座水井房的夫妻工守着树,树护着路,路连着外面的世界。
为更好地养护这条路,塔里木油田每年投入近3000万元。“工人工资、树木施肥打药、路面修补、滴灌带更换等都要花钱。”塔里木油田塔中采油气管理区生产运行部一级主管马强说,仅化肥每年就要采购五六百吨。
最近四年,塔里木油田陆续更换完防护林滴灌带,收回来的旧滴灌带连起来能绕塔克拉玛干沙漠好几圈。
由于部分树种老化,还有部分树被风推过来的沙墙掩埋,塔里木油田计划从明年起陆续补种新苗,2026年计划补种五六十万株。
为更好守护这条绿色长廊,塔里木油田正研发智慧灌溉系统。今后,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轻点鼠标,就能为436公里的防护林精准浇水,中控室大屏可实时监控滴灌系统“跑冒滴漏”情况。
以数字技术守护绿色长廊,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建成20年后,守井人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编辑点评
坚守只为绿千重
塔克拉玛干的风沙中,109座水井房如点点星辰,串联起436公里绿色长廊。邱利兰夫妇与百余对守井夫妻,以大漠为家、与梭梭为伴,用日复一日的巡护修补,守护着抵御流沙的生态屏障。
从柴油机轰鸣到光伏电闪耀,从寂寞难熬到用电自由,水井房的变迁见证着生态守护的升级。滴灌带的破损与修复,是人与自然相依共生的生动注脚。越来越多野生动物安家,印证着沙漠生态的持续向好。
塔里木油田的持续投入与科技赋能,让这条零碳公路焕发新生。当智慧灌溉系统逐步落地,人工巡护虽将退出历史,但守井人用坚守浇灌的绿色希望、用奉献诠释的生态担当,早已融入大漠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