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呼和浩特打出“组合拳”
发稿时间:2025-03-20 10:24:01 来源: 中国妇女报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出台“组合拳”式生育支持政策,旨在通过经济激励和配套服务缓解家庭生育压力,优化人口结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3月中旬,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发布《落实〈关于促进人口集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育儿补贴项目实施细则及服务流程》。文件规定,从2025年3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一孩一次性发放育儿补贴10000元;生育二孩,发放育儿补贴5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5周岁;生育三孩及以上,发放育儿补贴100000元,按照每年10000元发放,直至孩子10周岁。二孩、三孩及以上育儿补贴,申请人在下一年度集中审核期间,无需再次进行信息填写和资料上传。育儿补贴项目通过确定的资金发放渠道进行发放,免申即享和个人申请审核通过后,于每年7月、1月发放两次。
呼和浩特市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与老龄健康科科长张洪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此政策旨在通过直接的经济支持,帮助家庭分担部分育儿成本,减轻因经济压力产生的生育顾虑,提高生育率;吸引年轻人就业和落户,放大人口集聚效应,扩大城市规模;刺激育儿领域消费需求,为母婴产品、儿童教育、亲子服务等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然而,细则制定过程中也存在难点。首先是如何确定补贴标准。张洪民介绍,呼和浩特市在财政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纳入本地居民的收入情况、消费水平、育儿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测算,既确保补贴金额能够有效缓解家庭经济负担,也避免因较高的财政支出挤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预算支出,努力在“能承受”与“有效果”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其次是如何补贴不同孩次。此前的生育补贴范围大多只涵盖二孩和三孩家庭,一孩家庭难以享受优惠政策,限制了首次生育意愿的提升。“经过调研论证,我们将一孩纳入补贴范围,确保不同孩次家庭均能享受生育补贴,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生育补贴对生育率的拉动作用。同时,基于对不同孩次家庭的生育成本、生育意愿等因素的综合考量,我们设置了阶梯式的补贴机制,在普惠的基础上实现精准施策。”张洪民说。
最后是如何支付补贴资金。张洪民表示,一次性大额补贴易被部分家庭挪用于非育儿领域,也会集中性加大地方财政压力。“分阶段发放的形式既能引导家庭将补贴资金纳入长期育儿规划,也有利于年度资金预算可控,确保政策实施的可持续性。此外,我们在每年补贴发放前会对家庭进行资质复核,针对户籍迁出等不符合申领条件的情况,及时终止后续补贴,避免投机行为。”
记者了解到,发放育儿补贴只是其中一项政策,市卫生健康委从“婚育”“养育”“托育”全周期发力,推出了系列惠民政策。
其中,“婚育”方面,新人可享免费婚检,将适宜的分娩镇痛和辅助生殖治疗项目纳入医保。“养育”方面,《关于促进人口集聚 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了产妇“一杯奶”实施细则,从2025年3月1日起,为新生儿在2025年3月1日以后出生,且落户呼和浩特市的产妇,每人每天免费提供“一杯奶”,自确认之日起连续提供一年。产妇凭电子券可在企业专用网上商城自由选购牛奶产品,并通过企业配送通道提交配送信息,由企业进行物流配送。
关于“托育”,张洪民则表示,为了确保补贴政策落地见效、惠及民生,除了建立完善补贴的发放流程和资金的保障机制,接下来还将完善配套措施,以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为契机,呼和浩特市将大力发展托幼一体化服务,增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为入托的0~3岁婴幼儿家庭,每年发放600元托育机构照护补贴,为备案的普惠托育机构,发放每托位5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和每月75元的生均补贴,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