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待人数明显增多!开在公园的婚姻登记点为何吸引年轻人?
发稿时间:2024-11-01 10:36:02 来源: 央视网
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陈晶环认为,现在一些有“仪式感”的新型婚姻登记形式,其实是年轻人对婚姻和人生态度的一种表达。“长期以来,从领证到结婚的仪式都有一些非常标准化的流程。但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结婚是‘我’的人生大事,更关注‘我’的诉求、感受和体验,有了更多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更关注结婚登记的仪式性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去满足社会的一些传统标准。”
陈晶环教授告诉央视网《新闻+》记者,仪式感也反映出年轻人对于婚姻的一种尊重和认真的态度。当代年轻人选择结婚,其实是经历了非常理性的思考和慎重的考虑,不像以前的人们可能很少思考结婚的意义。仪式感,其实就是认真对待婚姻的一种结果。而且仪式性表达与简约不冲突,不一定要有烦琐的准备和流程。浪漫性、趣味性和务实性是年轻人更认可的观念。
在公园里领结婚证是什么体验?
为了满足年轻人领证的新需求,近年来很多婚姻登记点开设在公园、商场、博物馆等有标志性意义的场所,让领证的新人体验到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美的登记环境。据民政部消息,目前全国已有各类公园式婚姻登记点270余处。
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于今年1月搬迁到紫阳公园,是武汉市“网红”婚姻登记点之一。刘治主任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紫阳公园是武昌古城有“生态之眼”之称的地标性公园。登记处在紫阳公园设置了两处户外颁证点,其中一个就在美丽的紫阳湖畔。“天气好的日子,我们会邀请新人到户外举行颁发结婚证书的法定仪式。”
刘治主任还记得,登记处刚搬来新址不久,武汉下了一场大雪,雪中的紫阳湖公园特别漂亮。有一对新人,准新娘穿着红色的秀禾服、戴着新中式的头饰来办理手续。红色的着装在白色的雪地中,在水墨风园林的背景下,“充分体现出了中式浪漫的美感”。
“原来办结婚证就是盖章、办证,整个工作氛围是比较刻板的。现在搬到公园之后,有85%以上的新人都会带跟拍。不仅新人觉得很开心、很幸福,工作人员看到也会心情很好。”刘治主任介绍,今年登记处搬迁到公园后,许多新人选择跨区来这里登记结婚。每到周末或者特殊日期就会出现领证小高峰。“以前我们正常的接待量是一天30到50对新人。现在到了周末,特别是天气好的时候会接待100对左右。遇到大家喜欢的日子,可能会有三四百对的流量。”
刘治主任表示,登记处搬到公园是为了响应国家移风易俗的婚俗改革政策。“我们提倡在户外颁证点举办简约的婚礼,也邀请过很多新人参加集体婚礼和集体颁证典礼。很多新人会穿戴简约的文化衫和头纱,参加低碳绿色婚礼,既时尚又很美,也很浪漫。”刘治主任向央视网《新闻+》记者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接受简约不简单的婚礼形式,通过新式婚礼倡导婚俗改革的重要理念。”
不仅可以让新人领证、拍照,紫阳公园还被打造成了一个婚俗文化公园。“公园内建设了‘六馆一廊一中心’的婚俗文化体验馆。比如契约博物馆,其中展示了古代的婚书和婚姻家庭的契约,游客还能体验到拓印婚书的非遗活动。”刘治主任介绍,“我们将婚俗改革和地方文化相结合,在公园场地中融入了传统文化理念,比如喜文化、家文化、契约文化。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慕名而来。”
大理海舌半岛登记点被网友称为“最浪漫的婚姻登记点”。云南省大理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杨岳雷介绍,海舌公园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将整个洱海的美景尽收眼底,里面婚恋主题艺术设施也非常完善。自2023年12月登记点成立以来,许多新人在海舌公园拍摄了领证照片。有一对在大理相识的情侣,甚至不远千里驾车十多个小时来到海舌公园,让苍山洱海见证了他们不渝的爱情。
“将婚姻登记点设置在公园里,从过去封闭的、严肃的办公大楼搬进了一种开放的、自然的环境当中,当事人的体验是非常好的,也是贴近了年轻人对于个性化和多元化的需求。”陈晶环教授表示,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家一直在提倡婚俗改革,比如培育新型婚育文化等。婚姻登记点在环境和设施方面的创新举措,其实也为了树立一种健康的婚姻观,让“简约而不简单、浪漫而不浪费”的新时代婚俗礼仪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可。
非本地户籍可以到当地的公园式登记点领证吗?云南省大理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杨岳雷向央视网《新闻+》记者介绍,以前大多数婚姻登记点需要双方至少一方有本市的常住户口。2023年8月以来,云南省实施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试点方案,只要双方或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在云南省内,就可在省内任意一个县级婚姻登记机关办理手续。此外,近年来多地已开始试点实施婚姻登记“跨省通办”,为长期在外工作、生活的群众办理相关手续提供了方便。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刘治也表示:“武汉市所有城区已实现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双方均非湖北省户籍的,可以凭一方武汉市居住证和双方户口簿、身份证来办理。”(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刘佳、江芸皆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