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幸福职业” 服务“幸福中国”
发稿时间:2024-10-26 11:44:00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婚姻承载着两个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蕴含着一个社会的家庭价值观。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婚姻家庭生活质量追求的提升以及婚姻家庭服务行业发展,事关婚姻幸福的高层次创新人才需求日益凸显。今年9月,民政职业大学迎来首届婚姻服务与管理职业本科学生。从最初的“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到“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名称一字之差的背后有哪些变化?首届“婚姻本科”的学子有什么样的期待,将面临怎样的挑战?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探寻这门“幸福专业”的“年轻样貌”。
喜欢新奇、有探索性的专业,19岁的黄捷将民政职业大学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填为高考第一志愿。“初看到这个新专业,就觉得很新奇,想了解一下、试一下,家人也很支持。”9月11日,他从江西吉安来到北京,成为首批婚姻本科生。
他的家长也给该校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院长于晓辉留下深刻印象。“我们很少有从江西那么远过来的学生,他的家长觉得这个行业很朝阳,是一个快乐职业、幸福职业。”
今年5月,教育部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首设“婚姻服务与管理”职业本科,2024年在全国12个省份首招70名本科新生。专业聚焦婚姻行业,培养服务婚姻家庭全周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毕业生可在各级民政部门、妇联、婚姻文化行业协会、婚姻家庭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婚姻登记、婚姻家庭辅导、婚庆婚介企业运营管理等工作。
从全国首设婚姻本科,到完成首批招生,再到新生走进北京爱菲尔宴会中心婚宴厅体验“开学一课”,连月来,该专业的一举一动得到社会关注。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走进该校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尝试将该专业的育人方案“描”得更清晰。
论证 迫切需要、空间广阔
“新专业计划70个招生指标,实际报到68人(2人复读),均是第一志愿录取,录取分数均高出当地本科线40到80分。”走进偌大校园,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副教授、婚姻本科班辅导员章林一边介绍学校布局,一边谈起新专业招生情况,“没想到现在的孩子对婚姻服务专业这么感兴趣。”
2007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首创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专业方向,2012年设立独立专科专业,填补了我国婚庆行业高等专业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的空白。17年后,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再次花落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于晓辉直言赶上了好契机。
“在我们官宣之初,就有人质疑,‘这就是个媒婆,媒婆需要什么专业?’”但对于晓辉而言,这恰是婚姻本科开设的意义,“婚姻家庭只是从‘媒婆’开始,我们培养的是为婚姻家庭全周期提供专业服务的人才,为‘幸福中国’建设助力,婚姻本科的开设就是顺势而为。”
2022年,教育部将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本科纳入2023年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打通了该专业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专业发展通道。“要开设一门新专业,首先它要进入教育专业目录,而在此之前,教育部已经进行了一轮论证,证明了该专业开设的可行性。”于晓辉说。
前期,婚礼文化与传媒艺术学院名誉院长王晓玫带队,对这一新兴专业进行调研论证。
调研报告显示:一方面,随着公众对婚姻家庭生活质量追求提升,婚姻家庭问题社会关注度增加,社会急需具有婚姻家庭建设与法律宣导、婚姻家庭关系与心理状态测评、心理调适与矛盾纾解以及婚姻家庭经营能力提升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婚姻服务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当前婚姻家庭服务行业发展迅速,婚姻家庭服务机构大量出现,但普遍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成立年限短等突出问题。
报告提出结论:“迫切需要高层次与高水平的婚姻服务人才,以对接婚姻服务行业发展新趋势,满足婚姻服务行业的升级发展。”
“这说明,婚姻本科确实有新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于晓辉阐释道,从顶层设计来讲,婚姻本科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幸福中国”建设需要。从具体角度来讲,婚姻本科聚焦婚姻家庭全周期,包括婚姻开端的婚介婚恋、婚姻登记的具体事项、婚礼婚庆的优质服务和婚姻家庭辅导,“婚姻本科就是要为婚姻服务行业全链条上的所有服务专块培养出专业人才。”
为满足新生对新专业的好奇,学院入学教育进行了精心设计:婚姻服务与管理教研室主任为学生介绍婚姻服务行业发展情况,大学四年课程设置以及就业方向等;章林为学生讲授职业规划方法与重要性,培养学生尽快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安排同学前往校企合作单位参观,增强感性认识。“后续我们还会给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帮助他们更好规划成长路径。”章林说。
新生和家长的热情与认可,也从侧面印证了婚姻本科的意义。
冲着第一志愿而来的张梦卓来自河北雄安新区,她说:“我觉得婚姻是一件特别神圣的事情,从事这方面工作特别美好。这是全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未来肯定拥有不少机遇,利于就业。”新生家长会上,也有家长表示,“学了这个行业,我闺女以后肯定会特别热爱生活。”
模式 双师双讲、精致培养
位于学院内的婚俗文化馆,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这里既有全国四架周代士族复原婚车中的一架,也有专业考究的周、唐制婚礼全流程,还有各代婚服的演变图,帮助对婚礼文化感兴趣的学生成长为“专家式”的婚礼策划师。
为凸显“职业”二字,学院为该专业建起全国领先的婚姻服务产学研创新综合实训中心,包括婚俗文化馆、5D全息投影婚礼仪式厅、婚姻登记与婚姻服务实训室、全媒体录播实训室、化妆造型设计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集课程实训、专业实践、产品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于一体,赋能场景教学。
从“婚庆服务与管理”专科到“婚姻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名称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学院学科建设实现了“质”的提升。
“国家给高职专科的定位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本科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我们在此基础上拓展为‘高层次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于晓辉希望,未来学生能成为整个行业与市场的引领者。
一字之差,还体现在理论基础与文化素养的层次上。
“专科学生的基础课只有婚庆服务与管理概论,更多学习的是核心课,包括花艺、摄影、摄像、主持等,专业更聚焦。”于晓辉介绍,本科专业属于管理类,涵盖的管理学、心理学、法律政策,婚姻文化、家庭伦理等10余门课程,都要求学生掌握且夯实,再加上20余门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的学习,让本科生“既有深厚的理论知识、文化素养,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
于晓辉透露,学院尚不考虑过度扩大招生规模,“着眼精细化、精致培养。”
精致培养首先体现在校院重视。“除了学院在进行专业建设外,学校专门成立本科办,从学生管理自上而下的指导,到课程建设、人培优化、校企选择提出总要求。此外,本科办也在给学院进行密集性指导,包括本科教学方式、教师测评等。”
精致培养还体现在教材研发上。“除了纯理论性的教材,我们所有的专业教材都由校企合作开发。”于晓辉告诉记者,专业课的任课老师均会对标企业挖掘该课程的前沿内容。“比如‘网络婚介产品设计’课,校内教师会参与到头部企业的小程序开发中,将设计理念与创新技术融入课堂。”
为加强学界与业界深度融合,该专业采取“双师双讲”育人模式。
“所有专业核心课80%以上实行‘双师双讲’。”于晓辉介绍,一方面,学校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行业导师主要从本专业相关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中聘任,承担着占专业课总课时22%以上的教学授课任务。
“行业导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了解教育教学规律,他们与校内教师共同备课,一起承担专业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专业教学任务。”于晓辉认为,正是通过这一系列创新,实现“每门课精细、每一个实践环节精细”。
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还为学生安排了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包括在校内外进行婚礼策划与设计实训、婚姻介绍实训、婚姻登记实训、婚姻家庭辅导实训等综合实训,以及在婚姻服务行业的婚庆服务、婚姻介绍、婚姻家庭辅导、婚姻登记等企事业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大三开始,本科生会进入密集的实习实践,其中包括职业体验式实习。”于晓辉介绍,在综合实践阶段学生会被分为4组,在4类岗位轮流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之后,便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岗位实习,“在这样的安排下,学生的职业选择十分明晰。”
使命 传播先进文化、推进婚俗改革
“我们服务于婚姻家庭全周期,其中包括婚介婚恋,如果你们能做好,就能成为行业引领,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帮助更多想恋爱、结婚的人找到合适的幸福伴侣……”采访当日,记者与2402班学生一起,听于晓辉讲授专业基础课《民政概论》。
从新时代民政职能定位到民政机构设置,从民政中的婚恋服务工作到民政“孺子牛”精神内涵,于晓辉将大量案例糅入课堂,既教导学生要争做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也引导学生步入工作岗位后,要用心用情服务好每一对新人、每一个家庭,为“大家”筑牢和谐基石。
于晓辉的课让黄捷深感受益。首届婚姻本科班,女生占比超过70%,但作为男生,他丝毫不在意。“我不觉得这个专业有性别之分,古代有红娘,还有月老呢!”开课时间不长,但他对自己的选择更加认可,“虽然我现在单身,但是学了这门专业,对自己将来的情感或者家庭生活肯定会有帮助。”
“婚姻、家庭几乎是每个人一辈子绕不开的事情。”近年来,民政部始终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和中华优秀传统婚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但于晓辉也看到,基于婚姻服务行业特点和市场人才需要,“仅靠外围的从业者,只能做一些表面工作,社会认知度尚且达不到,难以服务好国家大的发展战略和百姓需要。”
因此,学院将“传播优秀婚姻家庭文化,推进婚俗改革”写入婚姻本科培养目标,期望学生能肩负更多社会责任与使命。
“我们几乎所有课程,都会涉及倡导婚俗新风、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念、促进婚姻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等内容。”于晓辉笑言,“你看我今天的课就包含很多课程思政,我们的课程思政除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也包括专业思政,专业思政就是引导学生要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有社会和家庭责任感。”
事实上,早在第一节课上,于晓辉便告诉学生,“不管网络上充斥着怎样的婚恋观,你们都应该正确对待恋爱和婚姻,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她坦言,“我当时就有一个设想,这些孩子第一志愿选择了婚姻本科,至少对爱情、婚姻和家庭是有期许的,内心在这方面是温暖的。”
她进一步展望:“特别是当他们系统学完课程,深入了解了婚姻家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后,能产生正向‘辐射’,在实际工作中温暖更多人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