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

首页 >> 要闻 >> 正文

让婚姻回归情感属性

发稿时间:2024-02-22 10:36:02 来源: 中国妇女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彩礼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彩礼认定范围、彩礼返还原则、诉讼主体资格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规范。虽然这一规定是对司法实践的技术性指导,但舆论反应却非常热烈,并借此引发了又一波对高价彩礼的批评话题。

  不可否认,迄今为止,人类的婚姻制度在被视为社会契约一部分的同时,也始终伴随着经济属性而存在。婚姻的财富再分配功能,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虽时隐时显,却从未缺席。彩礼,就是这一功能由历史沉淀形成的一个印记。同样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婚姻观念的进步和法律制度与婚姻制度日益紧密的关联,将女性物化、将婚姻交易化已经被现代文明所唾弃。一桩自主的、平等的、拒绝买卖的婚姻,受到法律越来越多的保护和支持。彩礼,也因此降格为仅仅作为历史印记而存在,不再具备财富再分配的事实功能。

  以此为观察,高价彩礼现象显然是一种文明的倒退,是将女性物化、将婚姻交易化的死灰复燃。它不仅让无数青年男女和家庭饱受困扰不堪重负,更直接威胁到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对婚姻制度本身也形成了腐蚀。因此,高价彩礼屡遭诟病是一种必然,彩礼文化被定义为陋习也是恰当的批评。

  在这个背景下,婚姻的情感属性有必要被重新提及。人们把婚姻视为喜事,对新人报以祝福,把喜结连理当作人生中最值得礼赞的美好事物之一,都源自对婚姻的情感投射和情感想象。婚姻的情感属性,也正是建立在两情相悦这一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体验上,最终凝固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价值。

  但是,高价彩礼和彩礼文化,却对婚姻的情感价值造成了严重的、难以补救的伤害。在“规定”中可以发现,这种伤害不仅体现于婚前的情感离间,而且延续到婚后的情感纠纷,甚至因彩礼返还酿成了民事转刑事的极端伤害案件。同时,这种伤害不仅体现于彩礼要挟对个体情感的威胁,也体现于群体性,甚至区域性的高价彩礼风对部分地域和人群婚姻情感价值观的破坏。以至于相当多的谈婚论嫁,已经把情投意合让位于家庭和财富的过关考察。即便两情相悦,最终也是把情感的约定锚定在彩礼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价彩礼风的蔓延趋势中,部分青年正在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变为主动谋取,从迫于外在的家庭压力向惑于内在的攀比和面子心理发生转变。彩礼因此被视为个体利益的一部分,不仅被赋予了正当性,甚至重新扮演起财富再分配的角色。相形之下,婚姻的情感属性被进一步忽略。

  近年来,不少地方出台措施,严刹高价彩礼风。出于解决结婚难,进而保持区域内社会生息结构的健康稳定,官方的干预有其前瞻性。但同时也应看到,要真正化解高价彩礼的潜在风险,最终依仗的还是每一位婚姻当事人的自我觉悟。而开启觉悟的钥匙,正是唤醒婚姻天然具备的情感属性,让情感保持对婚姻的绝对参与度。只有情感归位,彩礼才会让位。

责任编辑: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