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系碰撞中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发稿时间:2023-07-06 10:27:02 来源: 中国妇女报
前几天,一位朋友生日,她的男朋友精心准备,装饰房间,请来好友,给她一个惊喜。她站在原地,愣了三秒,然后感动地拥抱对方。
第二天,她对我说:“昨天我的感动和开心都是装出来的,其实,我就是没有什么感觉。甚至觉得很累,很不耐烦,我是不是病了?”
实际上,这是一种情绪无能。他们好像生活在玻璃罩中,对别人不太感兴趣,同时,对自己的感受也懵懵懂懂。
对这三类人来说,“深刻长久的爱”几乎是一种奢侈品。
第一类,对爱避之不及,不让任何关系在内心引起波澜。
第二类,在炽热的爱中燃烧自己,却对平静的日常与温情无所适从。
第三类,试图撞破南墙,在死循环中寻找一个出口。
他们爱的不同,内核却相似:渴望被看见,却恐惧那些瑕疵显现时遭人嫌弃。渴望靠近他人,却恐惧发现对方并非自己期待的样子。渴望一段关系,却又恐惧温暖背后可能的伤害。
“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爱,其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我们脑中的镜像神经,会让我们天然地对别人感到好奇,去共情对方。当我们感到安全时,自然愿意敞开心扉,与别人同在。这就是“爱意”。那为什么有人选择把这种能力藏起来呢?可能有三个原因。
第一,缺乏坦露脆弱的能力。
或许你也常听到这样的话:优秀的人才值得被爱;难过有什么用呢;哭是弱者的表现。
于是,有的人选择戴着面具去相爱,害怕对方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进而远离自己。
可戴着面具,没有真实,怎么可能交心呢?又怎么会有深刻的爱呢?
休斯顿大学的教授布林·布朗花了6年时间,分析了上万个真实故事,发现了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论。那些能够建立深度情感联结、有着强烈归属感,并能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人,并不是那些把脆弱藏起来,表现完美的人。反而是那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能主动向他人呈现自己脆弱的人。
第二,缺乏看见他人的能力。
“爱无能”可能不是真的对别人不感兴趣,缺乏共情能力。他们给自己建一个厚厚的壳,光是保护自己,就已经竭尽全力。
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爱的能力,而是太恐惧,于是选择不再触碰。
第三,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
看到这,你或许也发现了:他们不敢爱别人,本质上是不能爱自己。他们或许曾被忽视,被过度控制,不被爱着。他们可能觉得自己的情绪并不重要,自己的需求会被拒绝,自己的脆弱会被指责。他们不敢相信自己也是值得被爱的,爱成了一种不敢奢望的东西。
最重要的是先看见自己
那么,“爱无能”该如何自救?
1.撕掉“标签”。
标签会影响你的行为,行为会再次证实标签,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你有了一个标签:你没有爱的能力,你就不适合谈恋爱。当你和他吵了一架,你的标签似乎得到了印证:我就是“爱无能”。
你有一个什么样的标签,会影响你对别人行为的解读,又影响着你管理冲突、经营感情的方式。
你可以试着用成长性的标签替代这些固化刻板的标签。比如“我现在还没有学会如何经营感情”,而不是“我就是爱无能”。
2.发现那个回应你的人。
弗洛伊德曾讲过一个故事,一个三岁男孩在一间黑屋子里大叫:“阿姨,和我说话!我害怕,这里太黑了。”
阿姨回应说:“那样做有什么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没关系,有人说话就带来了光。”
被人看见,就有了光;有了光,我们又能在关系的碰撞中看见自己,疗愈自己。
仔细看看那些会回应你的人,如果他们的回应让你感到无所适从,又或毫无感觉,试着让自己先别逃走,停下来,看看你的内心发生了什么,那往往是你的伤痕所在。
所以,别着急。暂时学不会爱人也没关系,你的情绪和需求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先看见自己。自先沉稳,然后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