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式恋爱”:纸上谈兵终觉浅
发稿时间:2022-01-04 15:21:51 来源: 中国妇女报
现在,有些单身人士认为,和爱情最接近的时刻,就是在网上研究它。研究方法一个是看情感博主的视频,学习各种方法论,比如如何判断对方是不是喜欢你?什么是表白最合适的时机等。另一个是去论坛里围观别人的情感八卦。
这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多,然而,这种对爱情井喷式增长的关注并没有对脱单助益,学习后,似乎反而更难脱单了。
“参观式恋爱”让爱情成了被讨论对象
网络上有个词叫“参观式恋爱”。他们热衷于在网上“参观恋爱”:如追情侣博主的视频,把观看别人的恋爱当作自己的情感代餐;在各个平台参与爱情讨论,根据别人的恋爱经历总结各种方法论,划定各种界限和标准……
从心理学角度讲,“参观式恋爱”的确可以带给我们一种恋爱的感受。有研究发现,不管是我们自己经历一件事,还是我们看到其他人在做这件事,我们脑中都会激活同样的神经元。
但是,弊端在于:爱情成了一个远远地被讨论的对象,它在这个过程中被抽象化了。以至于在现实中切身投入去“谈恋爱”变得越来越难。
为什么真正地谈场恋爱越来越难
“参观式恋爱”会阻碍我们进入真实的关系中,原因有两点:
1.性价比高:不用担心受伤。
相比实际去谈一场恋爱,“参观式恋爱”的性价比会高很多。
首先,只是在网上参与别人的恋爱,有一种隔离感,可以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评价一段感情,而不用承担情感负担。
其次,看别人谈恋爱,不仅能跟随博主的视频获得高浓度的戏剧性情感体验,还不用承担一份感情中的危机、争吵、磨合。
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说,在这个过程中的我们,同样开启了自我防御机制:
投射 把对恋爱的美好幻想全都投射到网络情侣中去,看着他们恋爱,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场恋爱。
转移 恋爱是有风险的,所以把想恋爱的冲动转移到网络博主们身上,而我只需要看他们谈恋爱,这样风险就小了很多。
2.理想化爱情:难以接受对方的缺点。
“参观式恋爱”会让我们对爱情抱有不合理的期待。走红的网络博主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吸粉点都在于和伴侣之间的良性互动。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爱情技巧的机会,但是,长时间沉浸于这种互动中,会忽略爱情中存在的危机、争吵、磨合。
这就会让我们对爱情和另一半产生这种不合理的期待:对的人就应该像博主们展示的那样,和我完美匹配;对的爱情每天都很甜蜜,没有任何矛盾。这种爱情观,会让我们更关注对方的缺点,甚至是故意挑对方身上的毛病,而忽视了其固有的优点与长处。当意见不合或是遇到困难时,咬定问题在于“Ta不是那个对的人”。然后愤而离开,寻找下一个,形成恶性循环。
网络世界的另一个特点是:在评价别人的感情时,总能保持很强的原则性和理智感。但这种特点的另一面就是把很小的问题过度夸大。这就是虚拟恋爱的后果,它创造了一种虚假的同一性。这种同一性让我们盲目,习惯于同一套标准,只看自己认同的东西,而忽略了人的多样性和自己的局限性。
说到底,爱情不应该是一套套准则和理论,而是两个个体之间的互动。
打破不合理期待,寻找成长型恋人
心理学家雷蒙德·尼通过关系内隐理论,将人们的爱情观分成了宿命型和成长型。
沉迷于“参观式恋爱”的人更接近前者,当他们发现对方和自己理想中有所差距,会因为这种落差感到深深的失望,进而放弃这段关系。而成长型爱情观的人,则会将这种落差解读为一种自己开始深入了解伴侣的信号,认为落差是由于自己正在认识真实的Ta。
然而,相信“命中注定”的人,更容易在感情中停留在幼稚阶段,因为他们总是在等一个完美的另一半,而不是试图改变自己,从而错过了一次次幸福。而那些相信“真爱是可以通过努力经营出来”的人,更容易找到真爱。他们虽然可能也会有短暂的失望,但他们接受这种差距,不仅不会因此给伴侣或这段关系扣分,还会在日后相处中看到伴侣的改变和成长时给Ta加分。
选择宿命,你可能会在一个又一个“差一点点”的人之间游走,而选择“成长”,你才有可能拥有一份不断做加法的爱情。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
自我分化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它包括两个方面:将自我和他人分开;将理性和感性分开。可试试以下几种做法:
1.给自己独处的时间,多体会自己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感觉。
2.客观地认识自己,而不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
3.尽量学会自己做决定,可以寻求对方意见,但不要盲目听从。慢慢把理性和感情分开,从“理性被感性完全控制”,走向“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理性思考”。
4.多体会自己的思考和感受过程:“我的感觉是什么?”“我想要什么?”
现在,许多年轻人完全没有找对象的急迫感。他们有的因为生活足够丰富,所以选择恋人时宁缺毋滥;有的工作太忙,虽愿意恋爱,但不希望恋爱占用太多个人空间。哪怕迫于周围的压力,年纪也不小了,依然不会草草选择。
年轻人们对于恋爱、结婚越来越慎重,这其实是一种进步,说明我们在越来越注重个人感受。
择偶时,“宁缺毋滥”的观点也没错,但还是想提醒大家:所有的理论知识,在被实践运用前都只是纸上谈兵。每个人的感受都大不相同。再有经验的专家和博主,都不及自己去体验和经历一段爱情更深刻。
一档聚焦离婚话题的真人秀栏目《再见爱人》里,女嘉宾佟晨洁说过一句话:即使自己很爱kk,也已经做好了接受这段婚姻随时失败的准备。
这大概就是理论学习的最理想成果:在对情感关系中的各种变数有所准备的前提下全情投入,而不是纸上谈兵后就拒绝实践。只有在真实的互动中,我们才能更了解自己。要始终记得,你的感受大于一切技巧和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