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

首页 >> 轮播图 >> 正文

生活,也要不断做“减法”

发稿时间:2021-11-10 17:12:11 来源: 中国妇女报

  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掌握与身体力行的大道,都需要不断给生活做“减法”,削减到本质,才能回归初心。而想要简化生活,就需要学会“减法”思维。懂得取舍,才是大智若愚;懂得专注,方能有所成就。

      米开朗琪罗在描述雕刻时说过:“我看见了大理石中的天使,于是不停地雕刻,把多余的大理石去除,最后天使就显露出来了。”他是真正懂得“减法”的大师。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那些能轻松应付难题的人,工作效率事半功倍的人,往往也是拥有简化思维习惯的人,是懂得在生活中运用“减法”的人。

      丢弃和保留,给物质做“减法”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习惯用物质定义自己:认为拥有什么样的东西,就意味着你是什么样的人。在物欲沉沦的过程中耗费精力,迷失自我。其实你过得好与不好,和你拥有物品的多寡毫不相关。生活中囤积的多余物品越多,真正重要的东西越容易被淹没。

      当我们静心反思会发现:物品归根到底不过是工具而已,并不意味着自我形象,更不是身份认同的标签。如果不能正确认清自我与物品的关系,只会陷入用不断试图用物质证明自己,低层次欢愉的死循环,徒劳无益地将生命浪费在无谓的物欲追逐之上。只有对物理空间进行简化,返璞归真,清空杂物,才可以让我们更接近自己的心灵空间,过简单而自由的生活。

      取舍和专注,给工作做“减法”

      懂得工作的人,首先知道如何将时间精力专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提高效率;而不是将所有事不分轻重缓急混为一体,徒然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却始终深陷忙碌的泥沼。

      其次,工作流程可视化,将所有任务有条不紊地梳理清晰,能够以最直观方式组织明确,大幅提升效率。

      最后,工作标准数值化。如果能够清楚看到时间和收效之间的关联,会更容易判断某件事情是否值得,以及如何更高效分配时间和精力。

      屏蔽和维系,给社交做“减法”

      如今很多人已到了时刻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地步,似乎只有“时刻在线”才能与社会保持联系,获得存在感。热闹的背后,是无聊;交流的背后,是孤独。我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丰富,但有价值的交流却越来越稀少。

      从心理学角度看,社交的本质有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为获得情感联结与体验而自发产生的。另一种是“功利社交”,以经营人脉资源为目标,本质是某种“交换关系”,基于双方都有对等的价值。相对于维系情感价值的“共情社交”,我们要做“减法”的是“功利社交”,如果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无效社交”上,必然会疏忽真正需要维护的关系。

      一个人的社交范围,其实就是他的价值范围。减少无效社交,才会有更多精力来提升自我价值和能力,吸引相同价值层级者的尊重和信任。

      调节和转换,给生活做“减法”

      在资讯爆炸的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大量“垃圾信息”,造成无数繁冗资源的叠加。大脑需要时刻应对环境变化,同时在各种任务和决定之间切换,自然不堪重负,最终导致崩溃。如何能以简洁而纯粹的方式,调节和转换物质能量和精神空间,从而简化生活,过得丰富而非复杂,才是获得真正意义上解脱和自由的关键。

      老子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这个“损”就是减少。学习掌握与身体力行的大道,都需要不断给生活做“减法”,削减到本质,才能回归初心。而想要简化生活,就需要学会“减法”思维。懂得取舍,才是大智若愚;懂得专注,方能有所成就。

责任编辑:宋静